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如何讓學員加入學群 引言人:陳江河

淡水社大學群化小組討論會議  2012/4/28()


討論議題:如何讓學員加入學群
引言人:陳江河

本次討論議題「如何讓學員加入學群」,如果重點是放在如何吸引學員加入學群的話,那麼最簡要的答案或許只有二個要項:
1.      學群本身要有特色、有足夠吸引力
2.      報名學員有相關優惠或獎勵措施
當然實際上並非如此簡單,否則就毋須大費周章組織群化小組來討論了,因此若將這個問題加以延申論述,首先必須針對「學群」及「學員」加以分析及定位,之後再進入討論欲達目標所需具備的「執行策略」與「行動方案」。

一、學群定義
何謂「學群」? 依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一份針對高中學生認識大學學群所撰寫的資料中所述,『學群是將不同學系依興趣、學習的內容、未來發展等因素歸為一群,但是每一個學群並不是絕對的,各學群之間仍有相關,只是為了避免過於龐雜而作了權宜的區分。將全國所有的學系分成十八個學群。
若以上述之定義而論,目前本群化小組成員之專業領域涵蓋農耕、園藝、繪畫、攝影、生態解說等等不同面向,似乎較難以傳統學群分類方式定位,因此勢必需發展另一種具有相當特色之跨領域綜合學群,以及思考彼此間之網絡連結與操作模式,此部份尚留待後續會議討論。

二、學員組成
社區大學有別於一般體制內之學校,其學員之組成包含上班族、在學學生、退休人士、銀髮族群、家庭主婦、SOHO族等多樣族群,而各族群組成之所佔比例,亦可能隨不同都市區位而有差異。淡水社區大學成立多年,對於既有學員之組成背景與需求應已有一定之了解與掌握,最直接之反應即於每學期所開設之課程消長與報名狀況可見,而未來淡水社區大學為引導學員朝向系統性終生學習的目標,除了因應學員需求外,應發展更具開創性之學習模式課程規劃。如此不但可滿足既有在學學員之學習興趣,亦能吸引更多在地民眾加入學習行列。

三、執行策略與行動方案
初步整理列表如下:
執行策略建議
行動方案建議
1.分析淡水社大學員族群組成特性與學習需求
1.彙整分析既有學員資料
2.邀請學員參與群化小組會議討論
2.依現時需求與未來發展方向組織相關學群
1.研議社大課程未來發展方向
2.討論確認學群屬性與名稱
3.擬定學群學習網絡與實施計畫
1.建立學群學習系統網絡
2.進行學群學習模式之操作實驗
4.加強學群課程宣傳與招生
1.辦理學群課程說明宣傳活動
2.訂定相關優惠及獎勵措施
5.定期檢核學群學習成果與課程調整修訂
1.利用問卷或班代會議檢核學習成果
2.群化小組持續運作與成效追蹤

四、後續討論建議
本群化小組身負未來十年淡水社區大學課程發展之創新思考與行動任務,在有限時間與人力條件下希望能儘快產出具體可行之計畫並據以執行,因此在討論會議中應能逐步將各種想法與可能性予以收歛聚焦,依據共識訂定後續執行策略與行動方案計畫,並實際加以操作實驗,以及持續檢核學群學習成果與進行課程調整修訂,如此,淡水社區大學特有之學群學習模式將能逐步成型與發展成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